干货|咨询师如何设计进班进校的系统演讲?

2017-06-22 10:57:28433

本篇根据1879计划在线答疑内容整理而成,

想获得更多学习资料,敬请持续关注。

1.学员根据实际经验,总结说“小学真正能来做咨询的人不多”,廖凤池老师对此观点做出澄清

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,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心理咨询尚且没有建立公信力,所以才没有个案。小学生需要咨询的人数其实非常庞大。但是现在,可能学校的咨询师不会做咨询,甚至学员连游戏室等相关的设备都没有。

个案不多的事实,其实就像非洲很少人穿鞋子,实际原因是鞋子没有市场,还是市场有待开发?值得重新思考。

2.学员反馈,“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以预防为主”,廖凤池老师对此做了澄清

这种说法我也觉得不对,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应该是以发展性辅导为主,而不是预防。预防是一种病态的观念。你说他有病,很多人就不想听,你如果用威胁、恐吓的方法来想让人引起重视心理健康,很有可能造成问题。

那么,什么是发展性辅导?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各种课题,比如说,自己的外表、身材的高矮、身体的健康、人际关系、课业学习,等等,有很多的主题,这些都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要去觉察、成长和统整的。

3.咨询师如何设计针对学生、家长、老师的系统演讲?

在台湾,我们有一门课叫班级辅导课,大陆也许叫心理健康课。我们有指导手册,会非常系统地从个人的各个层面,设计一些活动来帮助小朋友认识自己、统整自己。

同样的,在对家长、对老师做主题演讲时,除了基本的辅导或者亲子教育的理念要让他们知道之外,我们应该针对小朋友的各方面的问题,来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做。

一般来说,我们需要先调查到底需求是什么,在家长和老师提出需求之后,排出顺序,然后做系统的讲座。

过去我曾经在学校作需求评估,并指导研究生做。我们就会先列出学生会有的常见问题,后面再加开放式提问:“除了以上问题,你还关心什么?”然后让他们针对学生的各种问题,来评估严重性,以及他们对某一主题演讲的需求强度,最后排出顺序,按顺序演讲,最后成为一个系统的主题演讲。

讲完之后,还要评估他们的满意程度,需做满意度评估,根据反馈,下一年就可以根据上一年的内容再做修正、增补。

所以,我们应该针对低、中、高不同的年级,去找出小朋友最关心的问题,以及老师、家长最关心的问题,排列顺序,来安排演讲的主题。

在每一个主题之下,我们都会强调共情、同理的重要性,比如说,首先强调怎么样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;其次,才是可能有哪些困境;最后,是家长、老师可以如何处理。

总之,以需求为核心来安排演讲主题,会比较有效果。

咨询师可以在这件事上不断积累,加深。演讲前,你做了需求评估,排出优先顺序,准备专题演讲,演讲完毕,讲稿、讲纲内容可以摘要整理,积累多了,可以整理成册,下二年再加深加广,你就会慢慢累积出来非常丰富、深入的、可以给家长老师参考的手册或讲题。三五年之后,就会非常有经验,非常有效率,而且还可以系统地对老师、家长提供最好的协助,这也可以让学校更加肯定咨询工作。